用国际家纺时尚元素表现中国风格
新世纪之初,在欧洲刮起了一股“中国风”,在服装、家纺、装饰物、工艺品、礼品等诸多的产品设计上流行运用我国的设计元素。举家纺产品为例:这些出自国外设计师的“中国设计元素”,有的是直接照搬,有的是与异种文化元素对比应用,有的是打散构成,有的是模拟、变形或夸张。形式多种多样,但万变不离其宗,或貌合、或神似。特别值得赞叹的是,这些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的作品总能表现出“中国设计元素”的时代精神。
今年的Heimtextil,有两个欧洲的著名家纺品牌,同时推出以中国传统题材――梅花为主要花型的系列产品,但在表现技法上又分别采用中国传统的两种表现形式,一种是中国画的半工半写形式,另一种是中国石刻拓印的表现形式。据说,这两款产品在博览会上都引起了广大采购商的兴趣,从以上这两个产品的商业效果上看,国外设计师不仅仅把中国传统的题材研究得很通,而且对题材的表现手法也研究得很深,表现得十分到位。这样的花样设计,对中国设计师来说,可能不算高超,这样的花样在中国本土上也几乎是再熟悉不过了,但在国际市场上却能令老外“耳目一新”。这个例子确实值得我国的家纺设计师认真地思考深层次的原因。是否能提醒我国的家纺设计师,应该努力地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上,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设计题材和表现形式。站得高了,视野宽阔了,视角更新了,对中国本土设计元素才会有新的发现,新的认识,新的创意。这是中国家纺设计师走向世界舞台所必须攀登的台阶。不跨出这一步,中国家纺设计师就登不上国际市场的大舞台,中国的家纺品牌也不可能以独立的形象跨入国际市场。因此,当今中国家纺设计师的历史责任,就是要把更多的“中国设计元素”推向世界,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家纺的“中国风格”。
要在国际家纺市场上树立起“中国风格”,就必须赋予中国传统家纺设计以时代感。说得通俗一些,就是中国设计必须与世界时尚潮流相融合。要做到这一点,最首要的就是要研究和培育好中国家纺的“文化根”。改革开放以来,部分家纺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,满足于接单加工生产。模仿国外来样设计,忽视了本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,致使我国家纺产品在国际上没有自己的“形象风格”。记得2004’Heimtextil展会上,一位意大利设计师在中国展位前十分遗憾地表示:他印象中的中国是个文化、艺术的大国,但在家纺产品上却看不到一点儿这方面的影子。在这个问题上,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土耳其等国的企业比我国的家纺企业明智,他们虽然也是以家纺制造业为主,但他们的产品始终保持了他们的传统文化风格。而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立足点,主要是靠价格优势。我们的产品没有表现我国深厚而博大的“文化根”,没“根”的产品,好比“墙头草”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因此,中国的“文化根”同时也是家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“命根”。
标签:
热门资讯排行
- 资讯专区
- 图片专区
- 品牌专区